中医数术考|中医兽医的五运六气史(下)


 

 

我国传统中兽医学的形成始于先秦,成于汉唐,其代表作为李石的《司牧安骥集》,中经五代、宋、辽金和元,至明代中叶以后,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其代表作是明代喻本元(号曲川)、喻本亨(号月川)的《元亨疗马集》(1608)氏昆仲是自幼学习兽医的民间兽医后来被丁宾聘请到南太仆寺辖区内医治马牛疾病成绩显著。丁宾(1571中进士,序任御史、南京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正一品等,有《丁清惠公遗集》八卷传世。理学大师王龙溪<1498-1583>晚年得意弟子,了凡四训中提到丁宾,与徐霞客是好朋友,1630年卒)用“壮国威而成岁功”来评价他二人的光辉成就和贡献。如丁宾序说“佘曩昔承乏南滁备员兴牧岁侵之后 继以凶疫官民牛马率多物故……余窃惧焉博求名医以塞疾旷。久之乃得六安喻氏伯仲本元、本亨,究师皇、岐伯之经泄伯乐、宁戚之秘针砭洽疗应手而痊不浃月而马大繁息,时出其余绪以治牛民赖以有耕者无算”。可见元亨兄弟治疗牛马病的医术十分高超,应手而愈。

 

《元亨疗马集》的主要内容也是继承《司牧安骥集》而来。《元亨疗马集》中引用的古典兽医书多达二十七种,如《师皇秘集》《玉照集》《金朝集》《胡卜经》《渊源论》《岐伯对症》等书。在《元亨疗马集·碎金四十七论》的“论马阴阳运气何也”一论中,有“且如今日嘉靖二十六年(1547),太岁丁未当年,运气应于某脏腑乎?”该文是讲五运六气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文章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五运和六气的推算方法,这是古中医的流行病发生学,虽叙述的内容不够全面,但基本要点都介绍了。据明史记载,明代从永乐六年疫厉流行,前19次,嘉靖年间发生过4次。可见在中兽医中也是讲究五运六气的天地之气的。《元亨疗马集》出版后即风行全国,而且流传到国外,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日本人喜多村七良兵卫逐据之篆刻成《马经大全》,开版印行。三百多年来,民间兽医所研习者亦仅《牛马驼经》一书罢了。由此可见其影响的巨大。

 

《元亨疗马集》有一些处方来自金元四大家,而金元四大家皆是受益于五运六气的启发与指导。刘完素的六气皆化火论、丹溪相火论、李杲脾胃论、子和运气情志法、元素的五运六气藏象辩证以及药物法象等等,皆源于五运六气。例如:经验良方中的润肺散来自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因润肺散只少一味白术,其余相同;地黄散来自李东垣的滋阴地黄丸,因后者仅一味五味子,其余无差异;益胃散来源于《脾胃论》中的温胃汤,益胃散中缺干姜,用草豆寇温胃汤用干姜和肉豆蔻,其余相同;知母散来源于李东垣的通关丸,是在通关丸的基础上加了滑石、木通;升麻散是根据《脾胃论》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方意组成;蔓荆子散来自《丹溪心法》中的蔓荆子汤(转引自《医学正传》)。而地黄散、知母散、升麻散、蔓荆子散亦见于元·卞宝著《痊骥通玄论》。

 

在中兽医的经典中,马师皇相当于《黄帝内经》中的天毉岐伯,也是天师之一。马师皇是黄帝的臣子,马师皇者,姓马氏封号师皇,黄帝时一圣师也。有生知之资,幼而敦敏,长而冲灵,通天地之纲纪,识阴阳之运气,知五行之衰盛,相马牛之形伸,诊马牛之脉息,察五脏之虚实,以五味之调和,因治龙,龙负而归天矣。尝侍于黄帝之侧”而且马师皇与黄帝对话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按照岐黄的四时五行生克乘侮、五运六气的胜复郁发逻辑而来。天人合一、天畜合一的逻辑完全一致,而且都是三阴三阳的天人、天畜藏象经络结构。只是形态发生场不同而已。在牛马经中还有伯乐治疗牛马疾病过程中所用的符箓,即中医的移精变气祝由术。如:

 

膊骨肿痛病难移,当因打损受灾危;火烙之时须用字,药针敷蘸最为奇(图一)

抢风骨大说根基,皆为折损是因依;用火烧铁田字烙,自然痊愈不须疑(图二)

肘骨疼痛把脚拖,为因闪折不调和;接其骨节三叉烙,当时轻健自消磨(图三)

砚子骨大为因何,盖为打伤肿痛多;用火烧铁栀子烙,免令失误得安和(图四)

大胯肿痛掩脚行,识其此证是能明;骨穴上头四点烙,更添十字便安宁(图五)

掠草骨痛损伤多,本因骨胀脚难挪;麻叶烙画须平稳,涂油针治便消磨(图六)

膝劳肿痛最难任,踏路虚闪败涎生;注膝穴内须出血,火烙周围得差宁(图七)

付骨垂病侵于膝,行时直脚多饶失;火烙之时亦还粗,用药敷消为第一(图八)

合子骨胀说根基,皆为转损是因依;筋分雁爪须消散,自然痊可不须疑(图九)

鸟筋胀病怎生医,筋转之肘受灾危;火烙十字圈一道,油涂消散是为奇(图十)

攒筋骨大为何因,失节之时是其根;川字火烙炉药搽,便是医家妙手真(图十一)

罯蹄骨胀最难医,因伤子骨是根基;蹄门穴内微针刺,须将烙铁画娥眉(图十二)

 

伯乐孙阳画烙之符

许锵著述《牛医金鉴》(1736),书中也有流年司天、四时五行诊断法、口色诗、察色歌、五行五藏、标本论、主药司天歌、脉色论、流年司天、六气阴阳等五运六气内容。在首篇《医宗流传》中说:昔上古庖牺始画八卦,分四时,究病源,以类而推。神农降德而因之,虑及夭伤,复尝草木,始兴医教、相传本草,以济苍生。有黄帝以土德王天下,继炎帝,拯济生灵之道,尽人尽物之性。人民爱物之理,坐明堂,辨四方而兴素问,以左以右,岐伯天师,太乙雷公,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生,更相问难,作《内经》十二卷,垂法于后世。又有马氏,黄帝时一圣师也,通天地之纲纪,识阴阳之运气,知五行之盛衰。曾侍于黄帝之侧”在《戒医兽篇》中说:“先辨寒热虚实,看其形状皮毛,察色诊脉,审四时之病源,知脏腑之盛衰,明五行之生克,逢生者生,逢克者克。虽云生死有数,随机应变,医理无穷”在《兽医评论篇》认为牛马之畜,同人之婴儿一样属于哑科,无法直接语言交流,故曰:“业兽医者,务穷其理,务究其源,相形听音,察色诊脉,看膘肥瘦,口老口少,气血盛衰,运气流行,三阴三阳,某脏某腑,表里虚实,三焦七窍,风寒暑湿燥火,饥饱劳役”在《师皇五脏论》中将五藏与天干一一对应分类,如“天有五星辰宿位,马(牛)有五藏立身形”,“春季三月,肝王七十二日。……肝者外应东方甲乙木也。”其余四藏依此类推。在《邪症论篇》中说:“夫邪者所偏之谓也,太过不及也。真元散乱,邪疫相侵,故为邪。夫邪入阳则兽生狂,邪入阴则兽生瘅,理自然也。生我者虚邪,克我者贼邪,我克者微邪,我生者实邪,自受者正邪也。正气不足,客气太盛是也。……又会天运感邪、五行不足,客气乘虚而入者,故成其患也

 

又引《元亨疗马集》说:是故年木不足,外有清邪;年火不足,外有寒邪;年土不足,外有湿邪;年金不足,外有风邪;年水不足,外有热邪;此谓年之虚也。年之虚者邪之甚也,月之虚者邪之甚也,时失和者亦邪之甚也。且五藏而和,一藏少有不足,又有畜养失调,再会天运感邪,邪淫之病也,感之速也。师皇曰:清气大来,金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燥金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热火受邢,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湿土受邪,脾病生焉;此谓五藏感邪而生病也。岐伯曰:夫邪之状,气动而甚者,是谓客邪,胜于主而不可,如受之则病,然邪甚则反其气,治者以平和而顺之,此谓治邪之道矣。王良云:天气感邪则可顺也,客气于主则可泻也,以平为期,不可过也。赵泽中曰:夫邪欲客之也,于气动甚者,是谓客而胜于主,不可而察也。

 

在《主药司天歌》中,与《伤寒钤法》的司天用药一致。如甲己土运甘草君,乙庚化金用黄芩,丙辛水运是黄柏,丁壬化木紫薇名,戊癸火化黄连主,岁起天和主药功”在日时年月中皆可参照。在第五十四《论六气阴阳》中引《元亨疗马集》(删去了对话的东溪与曲川名字)说:“问曰: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答曰:运气,六气五运。何谓六气五运?答曰:甲乙土运,乙庚金运,丁壬木运,丙辛水运,戊癸火运。子午少阴之气,丑未太阴之气,寅申少阳之气,卯酉阳明之气,辰戌太阳之气,巳亥厥阴之气。 太阴气湿,少阴气平,厥阴气温,太阳气寒,阳明气清,少阳气热。六气分守,一气所管六十余日,六六三百六十余日,以足周年之数,五运六气之分也。问曰:马之疾患,何以应之?答曰:马者,天地亦然,天有五运,马有五藏;天有六气,马有六腑,亦与之相合也。《太极经》云:干支运转,六十循环,一年太岁当令,阴阳一气司天,一气在泉,马牛一经当值,一藏不足,发生一证,此谓阴阳之气周流轮转之也。问曰:且如今日嘉靖二十六年1547),太岁丁未当值,气运应于何脏腑乎?答曰:丁未丁丑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水土合德,寒湿气交,上应镇星。马牛心气不足,多发脾虚肾冷之症。丁巳丁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木火合德,风热气交,上应岁星,马牛脾气不足,多生肺颡鼻脓之症。丁卯丁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水火合德,清热气交,上应荧惑之星,马牛肾气不足,多发瘫痪挛之症,此谓六丁气运流行之症也。问曰:丁壬相合,六丁之气如斯,六壬之气何也?答曰:壬辰壬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水土合德,寒湿气交,上应辰星,马牛肝气不足,多生寒湿冷拖之症。壬申壬寅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火木合德,风热(原文-寒?)气交,上应荧惑,马牛肺气不足,多生泄泻腹胀之症。壬子壬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金火合德,湿热气交,上应太白,马牛胆气不足,多发疔毒疮黄之症。此谓丁壬气运流行之本,其余年岁仿此行之。问曰:四时气运,日干受病者何也?答曰:甲日肾病,乙日胆病,庚日肝病,丙日心病,戊日肺病,丁日脾病,壬日胃病,辛日小肠病,癸日大肠病,己日膀胱病,此谓天干应合日神,气运之分也。问曰:干支分别者何也?答曰:六甲、六丙、六戊、六庚、六壬谓之上干,乃为阳数;六乙、六丁、六己、六辛、六癸谓之下干,乃为阴数。子丑寅卯辰巳六支谓上支,属阳;午未申酉戌亥六支谓下支,属阴。此乃干支气运之分也。问曰:不知气运者何也?答曰:不知气运者,不明其节要也。按岐伯经云:凡为兽医者,必须识阴阳之气运,明脉色,分五行生克留守,如执权衡者方可察马之困苦,苟不识其阴阳,不知气运,不明脉色,应病施针,问病发药,虽能效验,如盲人奔走,信步而行。

 

有诗为证:甲乙土运乙庚金,丁壬化木总成林;丙辛原是东流水,戊癸南方火气侵;日干逢此为天运,吉凶上下往来寻;子午少阴心经病,丑未太阴湿土生;寅申少阳相火路,卯酉阳明可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土,巳亥厥阴风木明。子午少阴心经病,心肾也;丑未太阴湿土生,脾肺也;寅申少阳相火路,胆三焦也;卯酉阳明可燥金,胃大肠;辰戌太阳寒水土,膀胱小肠也;巳亥厥阴风木明,心包肝也。

 

在《五疫症篇》中说:肝疫丁壬眼目光,戊癸心疫舌上疮;乙庚肺疫鼻脓出,甲己脾疫胃虚忙;丙辛肾疫耳齿病,五藏随疫用五香;五香沉木藿麝乳,龙脑没药砂当。

 

高丽人赵浚、金士衡、权仲和、韩尚敬等四人编写的,成书于明建文元年(1399)的《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中的“放血法”中记载:“秦穆公问伯乐曰:马于春首针刺出血何谓也?伯乐对曰:人受气于癸,癸阴水也,水主肾,肾主精,故精气多而气血少。马受气于丙,丙阳火也,火主心,心主血,故血气多而精气少。故马必针刺出血者,不使血气太盛而为疾病也。然出血必于春首者何也?盖春木也,夏火也,木生火者也。马即为火畜,火又受气于亥,生于寅,旺于午,伏于戌,必于春首针刺者,春火生时,于是针刺,分其气血,不至太盛。故虽火畜,至夏火旺时,血气调均,不至淫过而生诸病”马牛的血忌日是“春寅、午、戌,夏巳、酉、丑,秋申、子、辰,冬亥、卯、未”血支日为“正丑,二寅,三卯,四辰,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戍,十一亥,十二子”这些都是牛马不宜见血之日。

 

九月逢巳日,十月逢亥日,十一月逢午日,十二月逢子日,以上逢到的日子,都不适宜于扎针治病。要扎针,逢到血忌日、本命日、晦朔弦望的日子,刮风下雨、天阴气寒的日子,都属禁忌,不要扎针。还应知道,在春天开始和马有热病的时侯,要象抛弃泥土一样,扎针把该放的血放掉。其它月份和马无热病的时候,就要象爱金子一样珍惜马血,不能随意刺放或多放。凡扎针治病时,先看马的肥瘦,再看吃草多少,然后根据情况扎针、放血。要针表皮时,不要伤着肌肉,要针肌肉时,不要伤着筋和骨。一般掌握多补少泻。扎公马时,先从左侧开始。对母马,要先从右侧扎。又说,凡是用针治病,一定要注意避免血支、血忌以及本命日,大风大雨、阴天等,都不能扎针”十二个月中禁止扎针、放血、阉割六畜的日子:血支包括丑、寅、卯、辰、已、未、午、申、酉、戌、亥、子。血忌包括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已、亥、午、子。月害包括已、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

 

在《牛经》中有关于养牛的风水理论。夫选造牛厂吉地者,宜在本庄坤地。其地宜高。其地若热高,则其牛孳生十倍。其地水流出异地,此最为妙。牛舍宜在丑地,丑为牛命,坤为牛母,坤近未,未为犊子。此三位,养牛易成何谓坤地?坤是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一,古人以八卦定方位:西北方为乾,北方为坎,东北方为艮,东方为震,东南方为巽,南方为离,西南方为坤,西方为兑。坤地,即指在西南方位的地。丑地,指厂地的正北偏东处。牛在十二地支中属丑。八卦中“”为天,属阳,古人常用以代表公牛,“”为地,属阴,古人常用以代表母牛,故说坤为牛母。以八卦定方位,坤为西南方,以十二地支定方位,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子之后为丑,午之后为未。未接近于西南的坤位。十二地支中的未代表牛犊。同气相求是基本逻辑,但这种风水术与堪舆的八宅峦头与九宫理气比较起来还显得很初级。

 

《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系我国清代乾隆五十年乙已岁(1785),六安州(今安徽六安县)名兽医郭怀西(字宁庵)对兽医学经典《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的注释本。原著为十卷,首卷至七卷题名为《新刻注释马经大全集》,八、九两卷题名为《新刻注释牛经大全集》,第十卷题名为《新刻注释驼经大全集》,全书约四十万字。本书是在考订明代万历戊申年(1608)初梓问世的丁宾(字礼源)序本的基础上,收录了清代乾隆元年(1736)许锵(字贤声)序本中的一些有所发展的内容。尤为可贵的是郭氏在注释过程中,吸取了当时医学的发展成就,总结了更多的临床经验,使传统的兽医学术与新发展的医学成就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补充和注释了马患的七十二症、三十六卧、三十六黄、五疗十毒,牛患的七十七症;驼患的四十八症,计二百八十四症。他不仅在辨证论治、方药加减运用等学术思想上颇多发挥,而且创立了槐针术、穿黄术、针里夹气等诸多治疗技术。

 

其中关于五运六气部分基本上是《元亨疗马集》中的内容。东溪问于曲川(俞本元)曰:余闻马有阴阳运气者,何也?”曲川答曰:“运气者,五运六气也。”东溪曰:“何谓五运六气?”曲川曰:“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丁壬木运,丙辛水运,戊癸火运。子午少阴之气,丑未太阴之气,寅申少阳之气,卯酉阳明之气,辰戌太阳之气,已亥厥阴之气。太阳气寒,厥阴气温,阳明气清,太阴气湿,少阴气平,少阳气热。六气分守一气,所管六十余日,六六三百六十有日,以足周年之数。此谓五运六气之分也”东溪曰:“马之疾患,何以应之?”曲川曰:“马者,天地亦然也。天有五运,马有五脏,天有六气,马有六腑。亦与相合也。《太极经》云:干支运转,六十循环,值年太岁当令,阴阳一气司天,一气在泉,马牛一经当直,一脏不足,发生一证。此谓阴阳之气流转轮回之鉴也

 

其中还有类似《伤寒钤法》的逐日受病歌:甲己之日肾不安,膀胱逢此亦如然。(甲己化土,土克水,肾属水,肾与膀胱相连,故病。)乙庚之日肝家病,两连胆腑不周全。(乙庚化金,金克木,肝属木,胆与肝表里相连,故病。)丙辛防心小肠患,戊癸须教肺受愆。(丙辛化水,水克火,心属火,心与小肠表里相连,故病。戊癸化火,火克金,肺属金,肺与大肠表里相连,故病。)丁壬便与脾不合,胃腑遭伤不可言。(丁壬化木,木克土,脾属土,脾与胃表里相连,故病。)此谓十干受病歌,请君斟酌用心传。这些关于牛马骆驼等兽医的医算逻辑,近年来也呈失传趋势,需要引起中医、中兽医的重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